题西太一宫壁二首

题西太一宫壁二首朗读

柳叶鸣蜩绿暗,荷花落日红酣。

三十六陂春水,白头想见江南。

三十年前此地,父兄持我东西。

今日重来白首,欲寻陈迹都迷。

三十多年前父亲兄长带我来到这里,牵着我的手,从东走到西,从西走到东。

今天故地重游而头发早已花白,想寻找从前见过的景色不禁令人迷茫。

注释

西太一宫:道教庙宇,宋仁宗天圣年间所建。洪迈《容斋三笔》:西太一宫,在汴京(今河南开封)西南八角镇。

鸣蜩(tiáo):鸣蝉。

酣:浓透。“柳叶”二句:一作“草色浮云漠漠,树阴落日潭潭”。

三十六陂(bēi):池塘名,在汴京附近。陂:池塘。江南扬州附近也有三十六陂,故诗中云“想见江南”。春水:一作“流水”。

持:携带。

参考资料:

1、霍松林 等.宋诗鉴赏辞典.上海:上海辞书出版社,1987:221-223

2、高克勤 等.王安石及其作品选.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1998:35-36

题西太一宫壁二首创作背景

  这组诗是北宋神宗熙宁元年(1068)诗人到京城后重游西太一宫时即兴吟成,题写在墙壁上的作品,即所谓题壁诗。在这初游与重游的漫长岁月里,父母双亡,家庭变故,国事难为,自己在事业上也还没有做出什么成绩,触景生情,感触很深,写下这两首诗。

参考资料:

1、霍松林 等.宋诗鉴赏辞典.上海:上海辞书出版社,1987:221-223

王安石

王安石(1021年12月18日-1086年5月21日),字介甫,号半山,谥文,封荆国公。世人又称王荆公。汉族,北宋抚州临川人(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),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、思想家、文学家、改革家,唐宋八大家之一。欧阳修称赞王安石:“翰林风月三千首,吏部文章二百年。老去自怜心尚在,后来谁与子争先。”传世文集有《王临川集》、《临川集拾遗》等。其诗文各体兼擅,词虽不多,但亦擅长,且有名作《桂枝香》等。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《泊船瓜洲》中的“春风又绿江南岸,明月何时照我还。” ...

王安石朗读
()

猜你喜欢

偶自循篱出径苔,刺桐花落野棠开。一年春已无多在,几个人曾有暇来。

浸谷陂塘科斗乱,浴蚕时节杜鹃哀。买山莫种闲花柳,多觅松栽与柏栽。

()

荣路徘徊力已疲,保全恩惠剧春熙。

须知散栎无庸日,方到群材构厦时。

()

禅宫旧枕清湖曲,与客寻幽试共登。独树春深初着蕊,空山行遍不逢僧。

台荒曾与施乌食,城化徒闻驻鹿乘。惟有松房明月影,夫年长似为然灯。

()

出门送君时,一步再徘徊。虽云非远别,念与始谋乖。

欲求连墙居,故作千里来。君今不我待,欲跨洪沟回。

()

旅宿依沙际,帆樯两岸阴。村舂涵树乱,市酿傍花斟。

风定猿声密,波澄鸟语沉。客怀聊自慰,清夜听歌音。

()

祖宗德泽被生民,列服山川各效神。

几见高冈鸣凤集,又盾层浪化鱼新。

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