易顺鼎(1858~1920)清末官员、诗人,寒庐七子之一。字实甫、实父、中硕,号忏绮斋、眉伽,晚号哭庵、一广居士等,龙阳(今湖南汉寿)人,易佩绅之子。光绪元年举人。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。马关条约签订后,上书请罢和义。曾两去台湾,帮助刘永福抗战。庚子事变时,督江楚转运,此后在广西。云南、广东等地任道台。辛亥革命后去北京,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,袁世凯称帝后,任印铸局长。帝制失败后,纵情于歌楼妓馆。工诗,讲究属对工巧,用意新颖,与樊增祥并称“樊易”,著有《琴志楼编年诗集》等。 易顺鼎的诗文(1049篇)
易顺鼎生于清文宗咸丰八年,卒于民国九年,年63岁。(现代中国文学史卒年同,年五十九岁。此从五续疑年录附录二)。与罗瘿公、何震彝、闵尔昌、步章五、梁鸿志、黄秋岳等并称为“寒庐七子”。
幼有神童之目,5岁能作对。15岁补诸生。工诗,十五、六岁时即刻印《眉心室悔存稿》,传诵一时,有“龙阳才子”之称。尝问业于王闾运,与宁乡程颐万、湘乡曾广钧称“湖南三诗人。”光绪元年(1875)举人。是年冬,北上应礼部试,取道江南,骑驴冒雪入南京城,遍访六朝及前明遗迹,一日成《金陵杂感》七律二十首。忠州李士芬号称能诗,读后大兴叹服,赠诗“烂熟《南朝史》,澜翻东海波”。但6次应试落第。年30,以同知候补河南,不久捐道员,总厘税、赈抚、水利三局,并督修贾鲁河工程,任三省河图局总办。光绪十四年以进呈三省河图,授按察使衔,赏二品顶戴。
光绪二十年(1894),中日甲午战争爆发,易顺鼎积极主战,参与刘坤一军幕。次年,清政府战败议和,拟割让台湾,赔银2万万两。易顺鼎兼程至京,两次上书要求“罢和议,褫权奸,筹战事”。未被采纳,投河自尽,被人救起,痛哭流涕。及闻时署台湾巡抚唐景崧等人成立台湾民主国,拟率军死守,易顺鼎决心赴台,“以只身人虎口,幸则为弦高之犒师,不幸则为鲁连之蹈海。”及至厦门,唐景崧事败已便衣内渡。得知刘永福在台南领导台湾人民继续坚持战斗,不顾友人和刘坤一力阻,葛衫布履,行李一肩,壮行台南助刘永福。刘拨给他3营兵力,援守台中,因军饷无着,回内地筹饷。及至筹得饷银5万两,抵涵江时,台中已为日寇占领,折回厦门。不久,全台沦陷。顺鼎两渡台湾,卒无所成,但不失为气节功名之士。
甲午战争后,易顺鼎悲愤交集,入庐山,于三峡涧上筑琴志楼隐居。两湖总督张之洞招人幕府,任两湖书院分教。光绪二十六年,八国联军入侵中国,易顺鼎被委任督办江阴江防,寻调驻陕西,督办江楚转运。二十八年,调任广西右江道。他赋诗言志:“新词欲赋贺梅子,他日应呼易柳州”。到任后,革除骚扰损民之弊,严禁私收派费,清户口,发门牌,办团练,督修寨栅,清盗抗匪,保境安民,赈济灾民,发放牛种,发展农桑,深受士民感戴。三十四年,授云南临安开广道,旋调任广东钦廉道。次年秋,署广东肇罗道,后移高雷阳道。
辛亥革命后,易顺鼎赋闲居京,贫不能自存,与袁克文投契,被委为政事堂参事,后改国务院印刷局帮办。民国四年(1915)9月,他与湖南官绅及立宪派人士61人,上书参事院,要求恢复帝制。次年2月,任印铸局代局长、局长。袁氏帝制事败,顺鼎失意,发出“名士一文值钱少”的喟叹,漂泊京师,出入舞榭歌台,恣娱声色。民国九年(1920),因抑郁逝于京寓,终年63岁。
易顺鼎墓位于湖南省汉寿县,夫人墓与之并列。坐北朝南,墓冢高1.5米,底径4米,混泥土封顶,碑阴刻“显祖考易公实甫之墓”。易顺鼎夫妇墓修于1920年,由于年代久远,目前风化严重。
八声甘州 其二 坐。清代。易顺鼎。 忆坐时盘膝捻双翘,移灯故偎郎。算生来好静,一春消受,妆罢薰香。怪道文茵太窄,并倚却相妨。又推侬暂起,自理罗裳。莫更凭肩对镜,怕菱花一朵,也妒人双。有合欢钿椅,新制出西洋。只怜伊恹恹伏几,是嗽时搁了绣鸳鸯。把月底红阑熨暖,却受微凉。
草红心耶,花素心耶,同心此兰。正倚篁幽泣,邀回露眼,窥萝靓笑,对亸风鬟。
何处神君,旧家儿女,一碧湘魂欲化烟。东皇力,让灵均今日,清艳能兼。
沁园春 小斋开同心兰一枝,为赋此解。清代。易顺鼎。 草红心耶,花素心耶,同心此兰。正倚篁幽泣,邀回露眼,窥萝靓笑,对亸风鬟。何处神君,旧家儿女,一碧湘魂欲化烟。东皇力,让灵均今日,清艳能兼。紫钗敲韵珊珊。漫分付、笼鹦说晓寒。尽捧当怨雨,矉原非效,印来香月,梦不成单。秋士年华,春人影事,从古双修福慧难。真开也,算相思北渚,称意西天。
丑奴儿令 其二。清代。易顺鼎。 莱衣要待明年舞,椿定长生。萱定长生。预向离筵寿一觥。大江西上孤帆远,小弟随行。小妹随行。膝下承欢待汝兄。
相见欢。清代。易顺鼎。 水亭残雪连空。月如弓。添个骑驴人在冻云中。吹玉笛。落瑶砌。又悤悤。只有梅花全不忆东风。
醉春风 其三。清代。易顺鼎。 刬地风成阵。吹断青鸾讯。红墙抵是万重山,闷闷闷。猜破根由,伊家缘故,自家缘分。月黑情天晕。缺也无人问。从来好事说多磨,信信信。地老天荒,总难销此,相思一寸。